以前,我们工作中必不缺少的函数公式那就是Vlookup,但是它由4个参数组成,并且熟练使用公式的门槛较高
1、Vlookup公式缺点
例如,根据姓名查找匹配工资数据:
需要输入的公式是:
=VLOOKUP(F2,B:D,3,0)
第一参数查找值是F2单元格
第二参数是数据源,这里是第一个坑,需要从B列开始B:D,不能从A列开始A:D,要不然查找不到数据,这里的限制是,需要从查找值所有的列开始
我们查找的是姓名,所以数据源也必须从姓名列开始,所以是B列
第三参数是查找第几列的结果,需要从B列开始向右数,第3列,工资列是我们的结果。
第四参数0是精确查找,如果漏掉了这个参数也会计算出错。
如果我们需要根据姓名,查找匹配部门数据
那第3参数就不知道怎么写了,因为它是从左向右数的,这个是从右向左的逆向匹配
就不太好直接得到结果了
2、新公式Xlookup
Vlookup公式的逻辑让新手很难学,因此在新版本里面更新了一个新公式
XLookup公式,用法非常简单粗暴
=XLookup(查找值,查找列,结果列)
所以遇到这个问题,根据姓名,匹配部门信息
查找值是F2单元格的值
查找列就是B列的数据
结果列就是A列的数据
因此,我们只需要输入的公式是:
=XLOOKUP(F2,B:B,A:A)
如果我们想要的结果是工资数据,那只需要将结果列,改成工资列即可:
=XLOOKUP(F2,B:B,D:D)
3、屏蔽错误值
如果查找不到结果的时候,会出现#N/A
如果想将这个错误值屏蔽,VLookup公式要套用一个IFERROR公式来实现
=IFERROR(VLOOKUP(F2,B:D,3,0),"")
如果不出错的情况下,返回本身的值
如果出错的情况下,返回两个双引号,表示空白
在新函数公式Xlookup公式, 不需要进行嵌套,它的第4参数就表示查找不到的时候显示的结果
因此,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公式:
=XLOOKUP(F2,B:B,D:D,"")
第4参数是查找不到时返回的结果
新公式非常好用,只要使用几次就能熟练掌握了
关于这个小技巧,你学会了么?动手试试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