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虎资源网

专注编程学习,Python、Java、C++ 教程、案例及资源

高一三角函数 —— 刻画周期现象的有力工具(深度拓展版)(四)

第四篇:三角函数 —— 刻画周期现象的有力工具(深度拓展版)

三角函数是新高一上学期数学中极具实用性的模块,小到钟摆摆动、声波传播,大到卫星轨道计算、交流电变化,都离不开三角函数的刻画。对于西安新高一学生来说,不仅要牢记定义与公式,更要掌握 “从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模型” 的思维,这既是期中期末的重难点,也是后续学习物理、工程学科的基础。

任意角和弧度制:打破 “0°-360°” 的认知局限

1. 任意角的概念与表示

初中阶段角的范围局限在 0°-360°,高中阶段则通过 “旋转方向” 和 “旋转量” 拓展为任意角:

  • 正角与负角: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为正角(如 390°),顺时针旋转形成的角为负角(如 - 30°),未旋转的角为零角(0°)。可结合时钟理解:分针从 12 点位置逆时针转 1 小时(360°)是正角,顺时针转 10 分钟(-60°)是负角。
  • 终边相同的角:所有与角 α 终边相同的角(包括 α 本身)可表示为 **{β | β = α + k360°, k∈Z}**。例如与 30° 终边相同的角有 390°(30°+360°)、-330°(30°-360°)等。判断两个角是否终边相同时,只需计算差值是否为 360° 的整数倍,如 150° 与 510° 的差值为 360°,故终边相同。

2.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转换

弧度制是用 “弧长与半径的比值” 度量角的单位,核心公式为α = l/r(α 为弧度数,l 为弧长,r 为半径)。

  • 关键转换关系:180° = π 弧度,据此可推导常用角度的弧度值:
    • 30° = π/6 弧度,45° = π/4 弧度,60° = π/3 弧度,90° = π/2 弧度;
    • 1° = π/180 ≈ 0.01745 弧度,1 弧度 = (180/π)° ≈ 57.3°。
  • 应用场景:扇形面积公式用弧度制表示更简洁 ——S = 1/2 α r^2(α 为圆心角弧度数)。例如半径为 2,圆心角为 π/3 的扇形,面积 S = 1/2 × π/3 × 2^2 = 2π/3,避免了角度制下 “除以 360°” 的繁琐计算。
  • 易错点提醒:用三角函数公式(如弧长、扇形面积公式)时,需先确认角的单位是否为弧度,若为角度需先转换,否则会出现计算错误(如误将 30° 代入弧度制公式,会得到 S = 1/2 × 30 × 2^2 = 60,与正确值 2π/3 相差极大)。

三角函数的定义:从 “直角三角形” 到 “平面直角坐标系”

1.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(核心考点)

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,设角 α 终边上任意一点 P 的坐标为 (x, y),点 P 到原点的距离为 r = √(x^2 + y^2)(r > 0),则:

  • 正弦函数:sinα = y/r,余弦函数:cosα = x/r,正切函数:tanα = y/x(x ≠ 0)。
  • 定义的应用:已知角 α 终边上一点求三角函数值。例如角 α 终边过点 P (3, 4),则 r = √(3^2 + 4^2) = 5,故 sinα = 4/5,cosα = 3/5,tanα = 4/3;若点 P 为 (-3, 4),则 r 仍为 5,sinα = 4/5(y 为正),cosα = -3/5(x 为负),tanα = -4/3(y 正 x 负)。

2.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(速记技巧)

根据定义,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由终边所在象限决定,可通过 “口诀 + 图示” 记忆:

  • 正弦函数(sinα):值等于 y/r,y 在一、二象限为正,三、四象限为负,故 “一正二正,三负四负”;
  • 余弦函数(cosα):值等于 x/r,x 在一、四象限为正,二、三象限为负,故 “一正四正,二负三负”;
  • 正切函数(tanα):值等于 y/x,一、三象限 y 与 x 同号(正),二、四象限异号(负),故 “一正三正,二负四负”。
  • 简化口诀:“一全正,二正弦,三正切,四余弦”(即第一象限全正,第二象限仅正弦正,第三象限仅正切正,第四象限仅余弦正),可结合象限图快速判断,避免符号错误(如 sin120° 在第二象限,值为正;cos120° 在第二象限,值为负)。

3.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(必背表格)

30°、45°、60° 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基础,需熟练记忆,可整理为表格强化记忆:

角度(°)

弧度(rad)

sinα

cosα

tanα

0

0

0

1

0

30

π/6

1/2

√3/2

√3/3

45

π/4

√2/2

√2/2

1

60

π/3

√3/2

1/2

√3

90

π/2

1

0

不存在

180

π

0

-1

0

270

3π/2

-1

0

不存在

360

0

1

0

  • 记忆技巧:sinα 的值随角度增大从 0 增至 1(0°-90°),再减至 0(90°-180°),cosα 则相反;tanα 在 90°、270° 时无意义,因其终边在 y 轴上,x=0,不符合正切函数定义。

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:从 “波形” 看规律

1. 正弦函数(y = sinx)与余弦函数(y = cosx)的核心性质

函数

定义域

值域

周期

单调性

奇偶性

对称中心

对称轴

y = sinx

R

[-1, 1]

增:[-π/2+2kπ, π/2+2kπ](k∈Z)减:[π/2+2kπ, 3π/2+2kπ](k∈Z)

奇函数(sin (-x)=-sinx)

(kπ, 0)(k∈Z)

x = π/2 + kπ(k∈Z)

y = cosx

R

[-1, 1]

增:[π+2kπ, 2π+2kπ](k∈Z)减:[2kπ, π+2kπ](k∈Z)

偶函数(cos (-x)=cosx)

(π/2 + kπ, 0)(k∈Z)

x = kπ(k∈Z)

  • 图象速画技巧
    • 正弦函数:过 (0,0)、(π/2,1)、(π,0)、(3π/2,-1)、(2π,0) 五点,呈 “波浪线”,可称为 “五点法” 画图;
    • 余弦函数:过 (0,1)、(π/2,0)、(π,-1)、(3π/2,0)、(2π,1) 五点,图象比正弦函数左移 π/2 个单位。
  • 周期性应用:求超出 0-2π 范围的三角函数值时,利用周期性化简,如 sin (7π/3) = sin (2π + π/3) = sin (π/3) = √3/2;cos (-5π/4) = cos (5π/4) = cos (π + π/4) = -cos (π/4) = -√2/2(先利用偶函数性质,再用周期性或诱导公式)。

2. 正切函数(y = tanx)的特殊性质

正切函数与正弦、余弦函数差异较大,需重点关注:

  • 定义域:{x | x ≠ π/2 + kπ, k∈Z}(终边不能在 y 轴上,否则 x=0,tanα 无意义);
  • 周期:π(是正弦、余弦函数周期的一半),如 tan (π/4 + π) = tan (5π/4) = 1 = tan (π/4);
  • 单调性:在每个区间 (-π/2 + kπ, π/2 + kπ)(k∈Z)上单调递增,但不能说 “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”(如 π/4 < 3π/4,但 tan (π/4)=1 > tan (3π/4)=-1);
  • 图象特征:渐近线为 x = π/2 + kπ(k∈Z),图象在渐近线之间呈 “上升曲线”,无最大值和最小值,值域为 R。

进阶原题解析(含解题思路与易错点)

例题 1: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

已知角 α 的终边过点 P (-2, -3),求 sinα、cosα、tanα 的值。

  • 解题步骤:
    1. 计算 r:r = √[(-2)^2 + (-3)^2] = √(4 + 9) = √13;
    1. 代入定义:sinα = y/r = -3/√13 = -3√13/13(分母有理化,避免保留根号在分母);cosα = x/r = -2/√13 = -2√13/13;tanα = y/x = (-3)/(-2) = 3/2;
  • 易错点提醒:
    • 忽略 r 的计算或计算错误(如误将 r 算为√(2^2 + 3^2)=√13,虽结果正确,但需明确 x、y 的正负);
    • 忘记分母有理化,直接写成 - 3/√13,不符合数学规范;
    • 正切函数计算时符号判断错误(y、x 均为负,商为正,故 tanα 为正)。

例题 2: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与周期性综合应用

求函数 y = 2sin (2x - π/3) 的单调递增区间和最小正周期。

  • 解题步骤:
    1. 求周期:对于 y = A sin (ωx + φ)(A≠0, ω≠0),周期 T = 2π/|ω|,此处 ω=2,故 T = 2π/2 = π;
    1. 求单调递增区间:令 -π/2 + 2kπ ≤ 2x - π/3 ≤ π/2 + 2kπ(k∈Z)(利用正弦函数的递增区间,将 “2x - π/3” 看作整体);
    1. 解不等式:
      • 左边:-π/2 + π/3 ≤ 2x => -π/6 ≤ 2x => -π/12 ≤ x;
      • 右边:2x ≤ π/2 + π/3 => 2x ≤ 5π/6 => x ≤ 5π/12;
    1. 最终递增区间:[-π/12 + kπ, 5π/12 + kπ](k∈Z);
  • 易错点提醒:
    • 忘记将 “2x - π/3” 看作整体,直接对 x 求解,导致区间错误(如误写为 [-π/2 + kπ, π/2 + kπ]);
    • 解不等式时移项计算错误(如 -π/2 + π/3 误算为 -π/3);
    • 忽略周期中 ω 的绝对值(此处 ω=2 为正,若 ω 为负,需先提取负号,如 y = sin (-2x) = -sin2x,周期仍为 π)。

例题 3:三角函数的奇偶性判断

判断函数 f (x) = sinx + tanx 的奇偶性。

  • 解题步骤:
    1. 求定义域:sinx 的定义域为 R,tanx 的定义域为 {x | x ≠ π/2 + kπ, k∈Z},故 f (x) 的定义域为 {x | x ≠ π/2 + kπ, k∈Z},关于原点对称(满足奇偶性的前提);
    1. 计算 f (-x):f (-x) = sin (-x) + tan (-x) = -sinx - tanx = - (sinx + tanx) = -f (x);
    1. 结论:f (x) 为奇函数;
  • 易错点提醒:
    • 未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,直接计算 f (-x)(如函数 g (x) = sinx + cosx,定义域为 R,但 g (-x) = cosx - sinx ≠ -g (x) 且≠g (x),故为非奇非偶函数);
    • 混淆正切函数的奇偶性(tan (-x) = -tanx,是奇函数,而非偶函数)。

针对性学习方法与训练建议

  1. “数形结合” 强化记忆
    • 绘制三角函数图象时,用不同颜色标注关键点(如最高点、最低点、与坐标轴交点)和单调区间,对比正弦、余弦、正切函数的图象差异;
    • 制作 “三角函数性质卡片”,正面写函数表达式,背面写定义域、值域、周期等性质,利用碎片时间记忆。
  1. “错题归类” 突破难点
    • 将错题按 “符号错误”“定义域遗漏”“周期计算错误”“单调性判断错误” 分类,如将 “终边在第二象限,误判 cosα 为正” 归为符号错误,分析错误原因并标注正确思路;
    • 针对高频错误类型(如复合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求解),集中进行 5-10 道专项训练,巩固解题方法。
  1. “实际建模” 提升应用能力
    • 结合生活实例出题,如 “钟摆从最高点摆到最低点用时 1 秒,求钟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 θ 与时间 t 的函数关系(θ = A sin (ωt + φ))”,引导孩子从周期(2 秒,故 ω=π)、振幅(最大角度 A)等角度建立模型;
    • 利用物理知识(如单摆周期公式 T = 2π√(l/g)),结合三角函数,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。

通过以上对三角函数的深度讲解、例题解析和学习方法指导,孩子能系统掌握三角函数的核心知识,避免常见错误,同时提升 “从数学视角分析实际问题” 的能力。若需要针对某类题型(如诱导公式应用、三角函数图象变换)的专项讲解或练习题,可随时沟通。

发表评论: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