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虎资源网

专注编程学习,Python、Java、C++ 教程、案例及资源

带着问题去学习(带着问题去工作读后感)

上回聊了广泛阅读的好处,但就学习而言,单靠广泛阅读是不行的。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学问、一项技术,还要靠深度的学习。知乎大牛采桐老师有一本小书,叫做《深度学习的艺术》,对于深度学习讲得非常透彻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看看。今天我本着浮躁和功利的态度,介绍一个简单到能让大家无障碍开始深度学习的办法,就是带着问题去学习

先说说为什么要深度学习。

对于我们这些要养家糊口的打工狗来说,深度学习可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之前的文章里讨论过核心竞争力的问题,其实就是“一招鲜吃遍天”,但这种技能,唯有经过深度的学习才能炼成。

站在更高一些的角度来讲,深度学习是人类探究知识本质的唯一途径(《超体》例外)。若是想了解某一类知识究竟是怎么回事,我们就不得不花费大量(或许是一生)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,不能只做“读者”,而是要做“研究者”,不能只是“知其然”,更要“知其所以然”。对于喜欢钻研的人来说,这样的乐趣是无可比拟的(不过通常到最后他们都去研究哲学了)。

再聊聊为什么要带着问题去学习。

难道没有问题就不能学习了吗? 当然不是,没有问题也一样可以学习,但这样的学习,是没有驱动力的。

举个自己的例子。有段时间想学编程,于是先研究学什么语言好(为避免争议,在此声明:PHP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),又下载了各种教程,还买了不少书,把从《零基础入门》到《编程之禅》的材料都搜集齐了(可惜漏了《颈椎病康复指南》),然后翻开书对着黑乎乎的窗口敲指令,结果几天就没有耐心了。先是翻翻这本,看看那本,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现在也只是记得hello world怎么写而已。

我估计很多人在学一样东西的时候大概都是这个路数。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,这样的学习方式,每一步都是漫无目的的,不仅低效(甚至无效),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

后来,我想做时间记录,但找来找去,都没找到自己满意的工具,于是便决定自己做一个。与学编程的经历不同的是,两周之后我就做出了自己满意的时间记录工具,同时也掌握了大量的excel函数和数据透视表的技巧,这些知识在后来的工作中帮了大忙。

你看,带着实际的问题去学习,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驱动力,何况解决了问题还能够带来看得到的收益,这些收益也许是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、也许是减少被问题困扰的焦虑、也许是金钱的收入。最终,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,我们会想要去解决更大的更难的问题,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,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深度学习者。

有朋友说,我啥问题也没有,你让我怎么带着问题去学习呀?那再说个我的经历好了。

我平常一直觉得对公司的产品和技术还是挺了解的,遇到客户也能侃侃而谈忽悠一番,但就在上周,不幸(也许是幸运?)遇到一个技术流客户,被虐到不要不要的。这时候我才明白自己到底还是个战五渣啊!回来之后,痛定思痛,列了个需要补足的问题列表,结果更崩溃了,因为终于发现了自己原来啥也不懂这个事实。

你看,所谓的没有问题,其实只不过是为了逃避问题,为了掩饰自己的懒惰,然而期待这些问题永远不暴露出来是不现实的。所以,说自己没遇到问题的同学,好好想一下喽。

有些文章提到学习必须依赖好奇心。我承认这种追根究底的特质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对学习有帮助,但好奇心的问题在于难以把控和衡量。我们可能会对某个问题充满好奇而深入学习,但也有可能会对许多问题都难以自持,反而无法专注于某个领域。另外,好奇心会伴随人的一生吗?显然不是,大部分人在被教育体制、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折磨了之后,通常已经没什么好奇心了(因为好奇心会带来更多问题,产生焦虑),这也是咱们今天仅仅强调“带着问题”这一个简单原则的原因。

那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问题去学习呢?

当然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,这毫无疑问,不过在我们开始研究一个问题之前,记得要把问题想清楚,并且最重要的是,要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开放性的问题。

比如老板告诉你刚提交的一份报告要重做。假如把问题定义为“是不是老板不喜欢我的排版?”,就是一个封闭性问题,如果回答是,则下一步仅仅到调整完排版就结束了,而开放性的问题应该是“如何做出一份好报告?”。换句话说,应该多问why和how,比如“为什么有些人不干活还能领薪水?”或“如何才能让老板给不干活的我发薪水?”之类的。开放性问题可以加大学习的深度和范围,引领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。

最后来谈谈如何深入学习。

其实答案很简单,就是输出。输出的好处已经提过很多次了,今天就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再强调一次。

输出的方式有很多种,最有效的当然是实操。比如学打篮球,只看理论是不行的,还得上场搏杀,学PPT,只看视频教程是没用的,要自己动手做才记得住。道理大家都懂,就不废话了。

实操除了让学习极为高效之外,还有另外几个好处。

一是确实帮我们解决了问题,带来了收益。二是反馈,如果问题没解决,我们会知道到底哪里需要改进,这样就逐步完善和修正了自己的知识体系。最后,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经验,脑子里的东西很多,但如果用嘴说,就少了很多细节,若是写出来,就没剩下多少了。所以,为了输出,我们就不得不更深入的学习,这样才能输出有价值的东西。

有同学说,很多知识没法实操,比如哲学、历史、政治等抽象的知识,或者一些我们(这些打工狗)当下没条件动手做的,如经济、军事等。对于这类知识,我觉得不一定非得亲自参与其中,还有很多其它的应用方式,比如写作、培训或者跟人得瑟,都是输出。记得读书的时候,有一个钟爱历史的同学,常常讲历史故事,也常告诫大家要以史为鉴,时不时也会借古喻今,这不就是知识的输出吗?

最后,上次聊了广泛阅读,这次说了深度学习这两种方式是冲突的吗?这个问题,咱们下周再继续。

祝大家学习愉快。

今天这篇有点长,可以转发出去虐朋友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欢迎关注我的同名微信订阅号:学习时间

发表评论: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